魯鎮(zhèn)
一進門就見粉墻黛瓦、小橋流水,沿河的民居、商鋪錯落有致,只是感覺這個“古鎮(zhèn)”新了一點。只有走在石板路上,看到衣著清代服飾的巡街兵丁時,仿佛到了另一個朝代。
魯鎮(zhèn)挺大,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,大多是魯迅筆下提到建筑。大概是魯鎮(zhèn)新開張的緣故,好多“民居”還無人居住,好多商鋪還無人經(jīng)營,只是主街上店家多一點。貢品店、錫箔店、油燭店、茶漆店、錢莊、當(dāng)鋪…….那些現(xiàn)代都市已經(jīng)沒有的店鋪林立在這里;阿Q、祥林嫂、假洋鬼子、魯四老爺…….魯迅筆下的人物,又一個個出現(xiàn)在街上?!皨寢尩模瑑鹤哟蚶献印蓖现L辮子、戴著烏氈帽的阿Q,晃悠著長煙桿,油腔滑調(diào)地裝著各種怪相,東張西望尋找著小尼姑;“我只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,會到村里來;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?!?衣衫襤褸的“祥林嫂”拄著棍子,嘴里自言自語地喃喃絮語:“我只知道東山的狼吃人,沒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……”孔乙己在酒肆的柜臺邊“研究”著“茴”字的四種寫法…… 這一幕幕魯迅小說的場景,不是舞臺上演出的話劇,而是穿插在“魯鎮(zhèn)”游客身邊的“活劇”。游客多時,他們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,來逗游人開心。尤其是阿Q,油腔滑調(diào)地裝著各種怪相,也許是因為沒有見到“小尼姑”,所以他就“調(diào)戲”起挎著討飯籃的祥林嫂,要與她接吻,引得游客紛紛掏出相機拍攝。游客少時,魯四老爺就拿著個水煙盒四處游蕩,阿Q就靠在牌門上歇息,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臺上喝茶,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。
鎮(zhèn)里,引人注目的還有一組組關(guān)于形象夸張的雕塑。比如:阿Q革命、阿Q挨打、阿Q調(diào)戲小尼姑、搶親……讓人發(fā)笑,也讓人看到了魯迅筆下那些人物的性格與命運。
在魯鎮(zhèn),一組組形象夸張的群雕頗引人注目,幾十個故事人物的銅像講述著一個個魯迅小說中的故事。有橋可依,有水可嬉,有石可品,有酒可酌,有樹可蔭,有戲可聽,有藝可觀,有歷史,有現(xiàn)代,有故事,有游樂……這就是魯鎮(zhèn)。